天麻Gast,odiaelataBI.為蘭科植物。別名:赤箭、鬼督郵、定風草等。具有祛風、鎮痛功能。主治頭痛、眩暈、中風驚厥、手腳麻木。云南、貴州、四川和陜西等省均有栽培和野生分布。
【生長習性】 喜冷涼,多濕,蔭蔽度大的環境。多野生于海拔1 000-2 500米的山地叢林中。它不能直接從土壤中吸收養分,只能與蜜環菌共生,而蜜環菌又腐生于雜木段上。生長適溫為20-25C,適宜空氣濕度為75-80%。干旱和濕度過大對天麻生長都不利。
【繁殖方法】 用塊莖和種子繁殖。
1、選地與選材:具備天麻生長所需的適溫和適濕的任何地方,都可作為培養地。如南方的地道、防空洞、人防工程,東北的室內。
選擇適合蜜環菌腐生的木材,如櫟、樺、臺灣相思、薔薇科植物等。將此類植物樹干、枝砍下后,鋸成長0.5米的段木,再劈成徑粗約10厘米的木棒(稱菌木)。菌木邊砍3行魚鱗口。
2、培育菌材:在選好的地上挖深為0.5米、寬0.6米左右、長為菌木長度兩倍的坑。在山林尋找有蜜環菌的菌材(或培育過天麻的舊菌材)。把菌木并排放入坑底,第二層按此法鋪入菌材,第三和第四層分別鋪菌木和菌材,可放5層。凡菌木或菌材之間空均用木屑、樹葉或土填充壓緊,然后蓋土,使之高出地面10厘米,成龜背形,以防積水。在適溫、適濕下,約50天即可使菌木培育成長為有旺盛蜜環菌的新菌材。
3、播種方法
(1)塊莖繁殖:以培育菌材的方法挖坑(俗稱窖),坑底鋪樹葉或松土,然后把新菌材和菌木各一條搭配成雙,平放于樹葉上,每雙菌材和菌木之間的空隙約10厘米,在每條菌材邊上放進作種用的天麻小球莖5-6粒,重約50克,最后用泥土或樹葉、木屑填平至菌材高,依此法再下第二三層的菌材、菌木和天麻小球莖。至頂層覆土成龜背形。
(2)種子繁殖:首先于3-4月份培育菌床,方法同培育菌材法,只是坑較淺,夠放二層菌木、菌材即可。7月份種子成熟后,挖開菌床表土,輕輕取出上層菌材,下層不動,然后鋪一薄層樹葉并輕壓,接著均勻播下種子,再放回第一層的菌材,最后蓋土成淺龜背形。
【田間管理】 天麻播種后,注意排水防澇,但又要保持濕度。雨后檢查菌材有無裸露,發現裸露及時培土。平時防止人畜踐踏。
【病蟲防治】 螻蛄嚼食球莖。用炒香的麩皮和敵百蟲拌成毒餌,于傍晚放在坑上誘殺。介殼蟲和白蟻為害球莖,二者皆來源于菌木或菌材,選材時削除帶蟲的菌材和菌木。
【采收加工】 窖栽天麻1年收獲,冬天至春天起窖,小心撿起天麻塊莖,按大小分級堆放,太小的留作繁殖用。用水沖洗凈天麻,當天用沸水煮3-5分鐘或蒸15-20分鐘,以對光照看無黑心而透亮即為熟透。然后用硫黃熏10一12小時。在50~60℃下烘至七八成干,再用木板壓扁,最后置于70℃下烘至足干。